高等医学(收集3篇)

时间:2024-09-14 来源:

高等医学范文篇1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中医;美容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501-02

自从毕业以来,笔者一直在医学高等院校从事中医美容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直摸索如何在医学高等院校中搞好中医美容学教学,探索提高中医美容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笔者经过实践得出五步教学法。

1依靠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内容丰富的中医美容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母子关系。学校在课程设置顺序上,先是安排中医学基础理论,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中医理论体系。之后安排中医美容学课程。使学生在美学理论指导下,对中医学理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实现对中医美容学的全面认知。

中医美容学的主要内容为,对健康美容的养护;对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诊治重点为损容性疾病。可见,教学的重点为,中医学在美容方面的应用为中医美容学主旨。

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在中医美容临床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掌握上。笔者在讲授损容性疾病时,将重点放在了对美容有突出影响的中医知识上。

再如,《脏腑功能》一节内容,笔者依靠特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没有对脏腑功能事无巨细地讲解,而是挑选出与美容密切相关的脏腑功能着重讲述。举例“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与美容相关性不大的脏腑功能笔者留给学生自己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中医美容学的特点,调整教学的内容,将教材知识和分梯度多维呈现给学生,分清重难点,对于重难点多花精力透彻讲解。非专业性内容,点到为止,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多种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中医美容学理论中,涉及到很多的抽象的知识,对于这部分的讲解,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官途和器具的演示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抽象枯燥的概念通过典型病例图片展示,变得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将理论知识通过损容性疾病中的各种皮损改变的录像播放,变得直观、清晰,具体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注重对相关病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成课件,课上尽量利用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手段,以鲜艳、动感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引入临床应用的病例分析

在讲课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接受能力,穿插实际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讲授部分常见病、多发病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如中药美容,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91.7%。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治愈45例、好转率达88.9%。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整体思辨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在教改的大环境中,中医美容学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我校中医美容学的教学质量,推动我校教学进程的向纵深方向发展。笔者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努力尝试、探索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深入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芦源.对高等院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设置的探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9卷第04期

[2]吴晨怡.中医美容专业实用美容技术学中纹刺技能教学的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26卷第18期

[3]刘宁,孙亦农,蔡建伟,喻晓.高等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16卷第08期

[4]谷建梅.中医美容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25卷第24期

[5]傅杰英.中医美容教学体会.中医教育,2003年22卷第01期

[6]赵旭,李铁男.中医美容专业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初探.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8卷第12期

[7]孙莉莉,周郦楠.浅谈高职院校美容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管理.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29卷第18期

[8]丁慧.关于中医美容专业建设问题的几点建议.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15卷第04期

高等医学范文篇2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大量开放教学资源,包括国内综合网站如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爱课程等;门户网站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等;综合资讯类学习资源如TED-Ed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六个学科的部级精品课:针灸学国家精品课、方剂学国家精品课、中医儿科学国家精品课、中医内科学国家精品课、中药学国家精品课和临床实训国家精品课。但是如此丰富的开放教学资源却基本没有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利用高等医学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有效评价、快速迁移的学习需求呢?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医学教育资源。首先要将目前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加以引导利用,确保学生有目的成体系的进行学习使用。教师可以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还可以针对知识的结构体系对课堂知识进行相关内容的延伸,向学习者进行推广,使其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拓展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其次要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例如不少创新型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基础内容,在课堂中通过答疑、协作、展示等多种学习模式进行知识的操练和应用,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内容的来源,所学知识内容如何应用,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

(二)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学习者而言,当前学习的知识和未来的知识应用,大多数偏向于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学习的发生除了个人的知识建构之外,还包括社会性、互动性的知识进行内化,通过不断的接收新的知识信息,对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构建新的个人知识体系。尤其是身处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涌现的时代,学习者应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迁移到工作场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等医学教育中需要为学生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使学习者准确便捷获取知识的同时,传授其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有助于终身学习。

二、智能终端技术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的新教学模式

智能终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终端阅读、虚拟现实技术等发展迅猛,这些新媒体带来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形成环境和建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个人学习环境的生态系统,接下来将结合高等医学教育学科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学仿真技术———增强真实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新方式。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1]。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优化,例如进行教学的医学专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眼镜观察患者,通过使用者观察点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的定位相结合,记录患者症状并分析病因病机,对诊断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一步一步的介绍,展示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实时交互性。学习者可以清楚看到真实学习环境中如何观察分析诊断,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清晰了解他将如何实现知识获取和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构建能够迅速迁移的知识体系,实现完美的人机交互。

(二)医学虚拟技术———基于游戏的学习。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制造逼真的人工模拟环境,并能有效的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感知系统行为的高级的人机交互技术[2]。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中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具有非常好的呈现效果,例如对于解剖模拟训练、针灸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加入基于游戏的学习理念,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游戏关卡、通关秘籍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锻炼学习者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

三、结语

高等医学范文篇3

一、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

数学对一个人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与创造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教育中是我们百年树人基业中的重要一环。数百年来,几乎在所有大学的理工类、经济类以及医学类专业中,高等数学总是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随之社会发展,高等数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学与医学,特别是生物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生长动力本文由收集整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现代生物医学做出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趋变;常微分方程可以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定量分析和群体医学的动态分析;生物统计学、概率论可以为药物使用、人口统计与流行病、公共卫生管理等作出决策【1】。

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首要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就是学生之间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教育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情况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才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取得优异成绩[2-3]。医学院校各个专业从招生到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教学安排上都有较大差异,有的专业只招文科生,而有的只录取理科生,这样从理科基础上就有着明显差异,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让学生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真正受益,从而在其后续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学以致用,甚至终身受益,这才是因才施教的具体体现。

二、高等数学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

我们将学生以文理基础来作以划分,分别测试以说明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效果,整个过程预期以统计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处理【4-6】。我们从各专业中分别抽取一部分同学作为样本,然后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卷就以测试之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作为测试题目,测试时间为一个小时,这样的测试分别在学期初(大概开学一个月左右)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学期初的测试主要目的除了要掌握不同专业学生的一个数学基础的厚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怎样在不同厚薄的基础之上全方位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合理的开展后期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期末的测试主要就是检验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调整是否发挥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方法坚持发扬光大,哪些还需改进。

(一)理科生学期初期测试

作为首次尝试,我们首先对招收理科生的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招收理科生的专业有:西医临床、检验、影像、护理、预防等,我们从中随机抽取50人,发放测试卷后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1小时,卷面满分100分。同时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认为一般会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基本有:学习的主被动意愿、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高数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在学生交卷时同时需提交一份这三项的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如下表所示:

测试完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对以上三项内容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可见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时间,其次学习意愿,最后学习目标。再结合三因素调查表,可以发现理科专业的学生一直学理,所以80%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都是主动的,而正因为一直学理,所以好多同学在思想上不足够重视,每周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只有43%,而再聪明的学生不去付诸行动,也是什么也不能收获的,因此学习时间的长短对理科专业的学生影响最大。

鉴于以上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对于理科生,我们重点是要调整很多同学不重视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其学习,以保证学习时间,相应要加强对他们在这门课程上的要求,使其意识到不断努力的必要性,从而去更深的钻研高等数学,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理科生学期末测试

经过一学期的各种调整和努力,学期末我们仍然选取了学期初时的那些同学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同时,与测试题同时发放的还有表1的调查问卷。我们将其两次的测试成绩及学习时间作了对比,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到,理科专业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有明显提高,能每周花费10小时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也有了大幅度增长。这是对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肯定,鼓励了我们对此的努力。而同时我们通过学期初末的调查问卷的对比发现,学习目标的确立基本没什么大的改变,这又提示我们应该在后续的教学中,要重视树立学生积极长远的学习目标,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都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高等医学(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高等学前教育专业(收集3篇) 2024-09-15

高等医学(收集3篇) 2024-09-14

妈妈的味道作文(整理8篇) 2024-09-14